门捷列夫(Dmitri Mendeleev)- 俄罗斯化学家,发现并编写了元素周期表。
居里夫人(Marie Curie)- 波兰裔法国化学家和物理学家,被认为是放射性研究的先驱,两次获得诺贝尔奖。
波义耳(Antoine Lavoisier)- 法国化学家,被誉为现代化学之父,提出了氧气的概念,并首次使用氧气对物质进行分析。
亨利·莫斯利(Henry Moseley)- 英国物理学家和化学家,发现了元素周期表的现代版本,并引入了原子序数的概念。
保罗·爱因斯坦(Paul Ehrlich)- 德国医生和化学家,发明了梅毒治疗的药物“606号”,获得了诺贝尔奖。
瓦列里安·阿尔奇(Valerie Alazraki)- 以色列女化学家,是一位有关生物有机化学领域的权威,曾荣获诺贝尔化学奖。
奥古斯特·凯库勒(August Kekulé)- 德国化学家,首次提出了分子中原子排列的概念,被视为有机化学理论的奠基人之一。
1、拉瓦锡。著名化学家、生物学家,被后世尊称为"现代化学之父"。他给出了氧与氢的命名,预测了硅的存在,帮助建立了公制,提出了"元素"的定义。
2、门捷列夫。俄国科学家,发现化学元素的周期性,依照原子量,制作出世界上第一张元素周期表,并据以预见了一些尚未发现的元素。
3、居里夫人。居里夫人的成就包括开创了放射性理论、发明分离放射性同位素技术、发现两种新元素钋和镭。在她的指导下,人们第一次将放射性同位素用于治疗癌症。
4、凯库勒。德国化学家,发表了有关原子立体排列的思想,首次把原子价的概念从平面推向三维空间。
5、阿伏加德罗。意大利化学家,在1811年提出了一种分子假说:”同体积的气体,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力时,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这一假说被称为阿伏伽德罗定律。
1、阿莫迪欧·阿伏伽德罗(Amedeo Avogadro,1776年8月9日—1856年7月9日),意大利物理学家、化学家。阿伏伽德罗出生于意大利西北部皮埃蒙特大区的首府都灵,是当地的望族,阿伏伽德罗的父亲菲立波,曾担任萨福伊王国的最高法院法官。
父亲对他有很高的期望。阿伏伽德罗勉强的读完中学,进入都灵大学读法律系,成绩突飞猛进。1811年发表了阿伏伽德罗假说,阿伏伽德罗定律。
阿伏伽德罗30岁时,对研究物理产生兴趣。后来他到乡下的一所职业学校教书,1815年1月与马西亚结婚。1832年,出版了四大册理论物理学。为了纪念他,NA称为阿伏伽德罗常量。
2、罗伯特·波义耳(Robert Boyle,1627年1月25日—1691年12月30日),英国化学家,化学科学的开山祖师,近代化学的奠基人。
化学史家都把1661年作为近代化学的开始年代,因为这一年有一本对化学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著作出版问世,这本书就是波义耳所著的《怀疑派化学家》(The Skeptical Chemist)。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也同意这一观点,他们誉称“波义耳把化学确立为科学”。
3、玛丽·居里(Marie Curie,1867年11月7日—1934年7月4日),出生于华沙,世称“居里夫人”,全名玛丽亚·斯克沃多夫斯卡·居里(Maria Skłodowska Curie),法国著名波兰裔科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
1903年,居里夫妇和贝克勒尔由于对放射性的研究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因发现元素钋和镭再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因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两获诺贝尔奖的人。
4、约翰·道尔顿(John Dalton,1766年9月6日—1844年7月27日),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原子理论的提出者。他所提供的关键的学说,使化学领域自那时以来有了巨大的进展。
道尔顿患有色盲症,这种病的症状引起了他的好奇心。他开始研究这个课题,最终发表了一篇第一篇有关色盲的论文。后人为了纪念他,又把色盲症叫作道尔顿症。1844年7月27日,道尔顿逝世。
5、汉弗里·戴维(1778年12月17日-1829年5月29日)是英国化学家。1778年12月17日生于康沃尔郡彭赞斯,1829年5月29日卒于瑞士日内瓦。1802年开创了农业化学。1807年用电解法离析出金属钾和钠;1808年分离出金属钙、锶、钡和镁。
1813年他在法国研究碘,指出碘是与氯类似的元素,并制备出碘化钾和碘酸钾等许多碘的化合物。后还证实金刚石和木炭的化学成分相同。1815年发明矿用安全灯。1817年发现铂能促使醇蒸气在空气中氧化的催化作用。
举例如下:
门捷列夫,是俄罗斯科学家,发现化学元素的周期性,依照原子量,制作出世界上第一张元素周期表,并据以预见了一些尚未发现的元素;拉瓦锡,是著名化学家、生物学家,被广泛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化学家,拉瓦锡被后世尊称为化学之父;道尔顿,是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他是近代原子理论的提出者,他所提供的关键的学说,使化学领域自那时以来有了巨大的进展;诺贝尔,是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发明家、军工装备制造商和炸药的发明者,诺贝尔一生拥有355项专利发明,并在欧美等五大洲20个国家开设了约100家公司和工厂,积累了巨额财富;凯库勒,德国有机化学家,主要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理论,在梦中发现了苯的结构简式,被称为一大美谈;侯德榜,名启荣,字致本,生于福建闽侯,著名科学家,杰出化学家,侯氏制碱法的创始人,中国重化学工业的开拓者,近代化学工业的奠基人之一,是世界制碱业的权威。
著名化学家:
约瑟夫.普里斯特列
普利斯特列与拉瓦锡,一直都在持续地进行各自的观察与研究。但他们观察的深度不同,对观察到的现象背后的本质理解不同。普利斯特列总是躲避开理论上的思考,他只埋头于实验,认为只有实验才是最重要的,陷入了狭隘的经验论,影响他的认识进一步发展。
而拉瓦锡则不然,他在实验的基础上很重视理论思考,这使他在科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实现了第一次化学革命。
拉瓦锡
安托万-洛朗·拉瓦锡(A.L.Lavoisier,1743年8月26日-1794年5月8日),出生于法国巴黎,毕业于巴黎大学,法国著名化学家、生物学家,被后世尊称为“近代化学之父”。他使化学从定性转为定量,给出了氧与氢的命名,并且预测了硅的存在。
他还提出了“元素”的定义,于1789年发表第一个现代化学元素列表,列出33种元素,其中包括光与热化合物。他创立氧化说以解释燃烧等实验现象,指出动物的呼吸实质上是缓慢氧化。这些划时代贡献使得他成为历史上最伟大的化学家之一。
约翰.道尔顿
约翰·道尔顿(John Dalton,1766年9月6日-1844年7月27日),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近代原子理论的提出者。他所提供的关键的学说,使化学领域自那时以来有了巨大的进展。 附带一提的是道尔顿患有色盲症。这种病的症状引起了他的好奇心。
他开始研究这个课题,最终发表了一篇关于色盲的论文──曾经问世的第一篇有关色盲的论文。后人为了纪念他,又把色盲症叫做道尔顿症。
化学家中的著名人物有:
1、约瑟夫·普里斯特利:发现氧气的伟大英国化学家。
2、玛丽·居里:法国著名波兰裔科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居里夫妇和贝克勒尔由于对放射性的研究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在她的指导下,人们第一次将放射性同位素用于治疗癌症。
3、葛洪:东晋道教理论家、著名炼丹家和医药学家,所著《抱朴子》继承和发展了东汉以来的炼丹法术,对之后道教炼丹术的发展具有很大影响。
4、卢嘉锡:在结构化学研究工作中有杰出贡献,曾提出固氮酶活性中心的结构模型,从事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研究等,对中国原子簇化学的发展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5、侯德榜:是著名科学家,杰出化学家,侯氏制碱法的创始人,中国重化学工业的开拓者。
6、黄鸣龙:毕生致力于有机化学的研究,特别是甾体化合物的合成研究,为有机化学的发展和甾体药物工业的建立以及科技人才的培养做出了突出贡献。
7、张青莲:长期从事无机化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以及同位素质谱法测定原子量的研究。
8、约翰·道尔顿:他所提供的关键的学说,使化学领域自那时以来有了巨大的进展。